一般女性在快要生孩子之前都會在醫(yī)院檢查各項指數,指數正常生產會比較順利,體溫是比較常見的一項指標,一般只要不是太高或者是太低都沒有什么影響,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有一個固定的范圍,那產婦體溫多少算正常?產婦低體溫對母嬰有害嗎?
根據統(tǒng)計,剖腹產婦女在麻醉前的平均體溫為36.5?36.7℃,若小于36℃即視為低體溫。體溫過低會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功能,造成凝血功能不良,手術中會增加出血。
如須輸血,不但增加術后傷口感染的機會,也增加住院時間及醫(yī)療費用。也有報告指出,溫度下降1.3℃,心肌缺血和心律不整會增加3倍,原因是在低體溫下,藥物代謝減緩,會增加各種麻醉藥物的作用及時間,進一步影響到手術后的呼吸。
至于低體溫孕婦所生的低體重新生兒,其中有2/3的體溫小于36℃,使腦出血和死亡率都會增加。根據嚴重失溫者(如溺水)的研究,其血液流動會變緩,結果會造成心臟、腦部的傷害。
調整體溫的中樞在丘腦的前端,可自主調節(jié)溫度約0.2?0.4℃,超過此限度的溫度下降,便會使得末梢血管收縮,出現以肌肉發(fā)抖來增加50?100%的體熱;反之,在環(huán)境或體溫上升時,便會以流汗、加快呼吸來散熱。
在麻醉前注射的鎮(zhèn)定劑,會影響體溫調節(jié)中樞的能力;消毒藥水、注射冷鹽水、傷口上的水分揮發(fā)、手術室的冷空調,皆更易讓產婦失溫。不論全身或局部麻醉,都會使得末梢血管擴張,造成失溫。
婦產科醫(yī)學會對于剖腹產產婦如何維持正常體溫,仍未有明確指示,可能是因為手術時間不長。但在肥胖、有腹腔沾黏的孕婦,其手術時間會增加;若是早產的嬰兒,則保溫更形重要。
一般維持正常體溫的方法如下:
在手術前的30分鐘,可以使用保溫燈等器物,讓產婦身體能夠保暖。
研究顯示,如注射每1000㏄鹽水,體溫會下降0.25℃,因此如能以加溫器給予加溫,對體溫的維持會較為理想。
手術中,背部體溫散失只占10%,90%多出現在前腹部,因此睡在電熱毯上,效果有限;
空氣加溫器以體前為主,室溫如能高于27℃,患者失溫的情況會大幅度減少。
手術后患者仍會體溫下降,需5個小時方能恢復正常體溫,因此繼續(xù)保溫是理想的方式。
1、女性私處有少量的出血情況,分娩前24至48小時,從女性私處排出少量血性粘液稱“見紅”,或破水,即子宮內的羊膜囊破裂,羊水流出。如果出血量較多或有鮮血時,也應及時前往醫(yī)院檢查。因為出血量大于平時的量,應當考慮是否有異常情況,可能是胎盤早剝,需要立即到醫(yī)院檢查。
2、腹部一陣陣變硬,可伴有輕度墜脹感,這就是子宮在收縮。子宮收縮往往持續(xù)時間短,間隔時間長短不一,常常在夜間出現,清晨消失,宮口不會擴張。子宮規(guī)律性收縮宮縮開始不太規(guī)則,隨后逐步轉為規(guī)律性宮縮,而且收縮力越來越強。隨著產程的進展,宮縮持續(xù)時間可長達1分鐘,間歇期可縮短至1~2分鐘。
3、小便次數增加。臨產前十多天,胎先露部下降進入骨盆,子宮底也隨之下降,因壓迫了膀胱,使膀胱儲尿量減少,小便次數就增加了。
4、女性私處突然流出清亮的液體,有時含胎脂或胎糞,稱為“胎膜破裂”。破水通常發(fā)生在規(guī)律宮縮開始后,胎兒娩出前。破水的孕婦應立即去醫(yī)院,以防臍帶脫垂危及胎兒。通常破水后24小時內會自然臨產。
5、初產婦到了臨產前兩周左右,子宮底會下降,這時會覺得上腹部輕松起來,呼吸會變得比前一陣子舒暢,胃部受壓的不適感覺減輕了許多,飯量也會隨之增加一些。
6、下腹部有受壓迫的一種感覺。由于下降,分娩時即將先露出的部分,已經降到骨盆入口處,因此出現下腹部墜脹,并且出現壓迫膀胱的現象。
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,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——促進腸胃蠕動,增強消化能力 。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?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?下面就和聚寶盆軟件一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