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腹瀉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病癥,會對計劃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,那么小兒腹瀉主要表現(xiàn)有哪些?推拿治療小兒腹瀉怎么做?小兒腹瀉較為常見的病癥有很多,下面就來詳細了解這些癥狀,以及用推拿方法治療小兒腹瀉的具體步驟,以及需要注意的內(nèi)容吧。
大多數(shù)患兒有受涼或者飲食不潔的病史,表現(xiàn)為腹瀉、便溏,大便一日一次一生,可伴有腹痛。發(fā)熱、嘔吐、食欲不振、精神疲軟的癥狀。
第一步:推脾經(jīng)300次
位置:脾經(jīng)位于拇指末節(jié)的螺紋面上。
操作:讓患兒取坐位,用右手的拇指螺紋面蘸取介質蔥姜水后,在患兒拇指螺紋面做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,用力要均勻,頻率保存在每分鐘200次左右。
第二步:補大腸300次
位置:大腸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側的邊緣,長度為從指尖到指根。
操作:用右手的拇指邊緣或者食指、中指兩指指面,蘸取介質蔥姜水后,做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的直線單方向推動,頻率每分鐘200次。
第三步:按揉肚臍和丹田各300次
位置:丹田位于肚臍下2.5寸,即肚臍與趾骨連線的中點處。
操作:讓患兒仰臥在床上,操作者在患兒的右側,用右手掌根對著依次對著肚臍、丹田進行按揉,頻率每分鐘200次。
第四步:按揉中脘300次
位置:中脘穴位于腹部肚臍以胸骨下凹陷處聯(lián)線的中點。
操作:讓患兒仰臥在床上,用右手大魚際處在中脘穴上做按揉,頻率為每分鐘200次左右。
第五步:摩腹5分鐘
位置:腹即為整個腹部。
操作:患兒去仰臥位,用右手掌對整個腹部做逆時針方向的按摩,頻率為每分鐘120次。操作時需要在腹部放少血滑石粉或者爽身粉減少皮膚摩擦。
第六步:按揉龜尾300次
位置:龜尾穴位于小兒背部脊柱下端的尾部。
操作:患兒去俯臥位,用右手中指或者拇指蘸取介質蔥姜后,在穴位處做按摩。頻率為每分鐘200次。
第七步:推上七節(jié)骨200次
位置:七節(jié)骨為線狀穴位,在尾骶部,從第四腰椎起到尾骨處。
操作:患兒取俯臥位,用右手的拇指邊緣蘸取蔥姜水做介質,從下往上直推,頻率為每分鐘200次。
長期腹瀉加捏脊5遍
如果小兒長期腹瀉可在上述推拿手法的基礎上加捏脊5遍。
位置:小兒整個脊柱骨。
操作:讓患兒俯臥床上,用雙手拇指和食指、中指捏住小兒脊柱骨上皮膚,做從尾骨處開始直到平肩處的兩手交替翻動皮膚。要求中間不能滑脫,如滑脫則需重新開始。
1、煮蘋果:煮透的蘋果有收斂的作用,每天給寶寶吃一個,有助于緩解寶寶拉肚子的情況。煮蘋果時要隔水煮,或者加些冰糖,這樣寶寶比較喜歡吃。
2、蛋黃膳:將雞蛋煮熟后去殼和蛋白,用蛋黃放在鍋內(nèi)小火熬煉取油,1歲內(nèi)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,分2—3次服,3天為一個療程,治療腹瀉,并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。
3、焦米湯: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,炒到顏色發(fā)黃,再加適量的水和糖,然后燒成糊狀就可以了。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熱,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。
4、胡蘿卜湯:胡蘿卜是堿性食物,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,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,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。
5、栗糊膳:用3—5個栗子,去殼搗爛,加水煮成糊狀,加糖調味后食用,每天2—3次,有溫中止瀉作用。另外還有桔棗茶、胡蘿卜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。
6、稀飯:當寶寶拉肚子時,多給寶寶喝稀飯,既容易消化,又有營養(yǎng)。寶寶拉肚子時不要吃過硬的食物。在熬稀飯時要熬的爛一些比較好。
7、軟面條:當寶寶拉肚子情況出現(xiàn)好轉時,可以給寶寶煮些爛乎的面條,適當加一些青菜。這樣能進一步給寶寶補充營養(yǎng),寶寶吃了也比較好消化。
8、喝姜茶:當寶寶肚子受涼引起拉肚子時,可以給寶寶熬制些姜茶,要把姜切成碎末,煮開水后放入姜末,然后放入少量的熟茶,每天給寶寶喝一些能緩解寶寶拉肚子的癥狀。
9、山楂麥芽水:當寶寶因消化不良引起拉肚子時,可以給寶寶煮些山楂麥芽水喝,效果不錯,麥芽要選用炒熟的,山楂3—5個就可以了。再加上些紅糖比較好。
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,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——促進腸胃蠕動,增強消化能力 。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?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?下面就和聚寶盆軟件一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