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瘺和痔瘡是不同的兩種肛周疾病,肛瘺又稱肛漏,它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肛周皮膚不斷流膿血,有時候還會流出糞便。肛瘺在嬰寶寶下載也會經常發(fā)生,本身嬰寶寶的腸道就沒有發(fā)育完善,那么,嬰寶寶肛瘺是怎么回事?嬰寶寶肛瘺怎么治?
先天性,一種少見的肛門直腸畸形。后天肛門隱窩感染。
生理上,由于小兒骶骨彎曲未成,直腸和肛管接近直線,肛門內括約肌緊張度弱,糞便直接壓迫黏膜部,摩擦損傷致細菌侵入肛腺引起炎癥形成膿腫。女嬰因子宮后傾成直腸屈曲,改變糞便壓迫方向,不易發(fā)生肛瘺。
嬰寶寶大便稀爛次數多,肛周皮膚及直腸黏膜免疫力相對低下,皮膚黏膜屏障受損生尿布皮炎或濕疹,如大便后擦洗肛門不當用力,使肛隱窩外翻受損,易誘發(fā)隱窩炎引發(fā)肛瘺。
男嬰在母體時因雄激素影響致肛門部皮脂腺機能亢進,同時胎糞、腸中氣體的局部充壓等因素影響,細菌感染發(fā)生肛瘺。
嬰寶寶肛瘺的發(fā)病特點:
瘺管外口多在肛門左右兩側截石位3、9點處;女性嬰寶寶肛瘺外口多靠近舟狀窩;瘺管與相近的肛門隱窩緊密相連;多數為單發(fā)性低位直瘺;少數為多發(fā)性瘺管,有獨立的管道;帶有分支的復雜性瘺管較少見;近期反復發(fā)作。
嬰寶寶肛瘺(肛周膿腫)有自然愈合的傾向
隨著發(fā)育成長,骶骨的彎曲度逐漸完全并支持直腸處于正常位,直腸黏膜不易外翻受損感染。
雄性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時,分泌旺盛的肛腺亦隨之萎縮、消失,故內口可自然愈合。
半歲后血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含量逐漸接近成年人,腸道免疫健全,肛隱窩內的黏液防止異物侵入,并抗菌。
1.非手術療法:
病變范圍小于2×2cm,膿腫部位為紅腫硬結,或瘺管病程短(小于6個月)??梢灾兴幥鍩嵯[解毒,同時藥汁局部清洗,外敷金黃膏。
2.切開引流法:
膿熟時,在膿腫最高處或波動明顯處放射狀切口排出膿液,而后放置引流條數天。
有研究表明,患兒經非手術治療及單純切開引流術后痊愈率達65%。
3.手術療法:
一次性切開法:用于低位單純肛瘺或內口明顯的肛周膿腫。
切開掛線法:病程長(超過6個月),經非手術治療感染難控制,切開引流后反復發(fā)作。
拖線法:用于復雜性肛瘺的支管道及范圍較大的肛周膿腫。
在嬰寶寶肛瘺(肛周膿腫)有自愈性前提下,初期局部淋浴、中藥外敷促使炎癥消散,成膿后單純切開排膿即可。
嬰寶寶組織稚嫩,過早采用根治手術加大對肛周組織的損傷,致肛門局部缺損、畸形,甚至出現溢液、大便失禁等并發(fā)癥。單純切開引流的手術范圍小,只需切開膿腔排膿,不必清除感染肛腺,減少后遺癥的發(fā)生幾率。
紅腫突發(fā)時,涂抹金霉素藥膏等消腫止痛。如紅腫加劇,寶寶哭鬧不止,及時醫(yī)院就診,由醫(yī)生切開引流排膿。
切開引流膿液后,溫水或藥水清洗后,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,自行放置引流條,保持引流口引流通暢。
盡量保持局部干燥,更換輔料、尿布等,不要過度清潔,清洗后用爽身粉撲灑肛周減輕分泌物對皮膚的刺激。
重視患兒脾胃功能的調護,以參苓白術散煎水服用,或懷山藥粉煮調成糊狀喂服。
肛瘺沒有紅腫熱痛時,可以注射疫苗。
如果寶寶生了肛周膿腫,媽媽不必過于擔心,因為嬰寶寶肛瘺是炎癥性疾病,大多是單純性低位肛瘺,且有很高的自愈率。
1)排便出血:為內痔早期癥狀,輕者大便表面帶血,繼而滴血,重者可噴射狀出血。便秘、便干,飲酒或刺激性食品常引發(fā)出血。長期出血可繼發(fā)貧血。
2)痔塊脫出:輕者可回納,重者不能回納。不能回納可形成嵌頓、壞死。多為晚期。
3)疼痛:無并發(fā)癥內痔無疼痛,有時僅有肛門墜脹感。當內痔嵌頓、栓塞、水腫、感染、壞死時,疼痛才會出現。
4)肛門瘙癢:內痔常脫出,直腸黏膜分泌增加,刺激肛門外皮膚引起瘙癢,甚則濕疹。
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,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——促進腸胃蠕動,增強消化能力 。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?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?下面就和聚寶盆軟件一起